主題要點
名牌之所以是名牌,是因為它具有非凡的知名度和信譽度,對于許多名牌的忠實使用者來說,里面還夾雜著一種情感。因此,一旦名牌出現(xiàn)了產品質量問題或其他負面事件,對消費者心理的傷害是非常大的。因此,企業(yè)對自己的品牌愛護是應對危機事件的最好辦法。正如父母對于孩子的愛一般,很少有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指責,而不立刻挺身而出辯解論證的情況,除非他的孩子確實有錯,而無顏爭辯解釋。
◆危機來源分類。危機處理的第一步就是啟動危機預警系統(tǒng),按照危機預警系統(tǒng)體系的步驟對危機進行處理。但如果危機預警系統(tǒng)建立完備,那么危機預警系統(tǒng)應該由“危機管理小組”進行領導。他們要做的首先是確定危機來源,危機來源一般分為4大類。
◆研究對消費者等市場主體的影響,確定應對策略。當危機發(fā)生后,企業(yè)應該迅速判斷危機會對消費者產生什么影響,消費者會反應強烈,還是觀望,政府和行業(yè)協(xié)會以及新聞界會有何想法。在這里,首先要分清它們的態(tài)度。新聞界從整體上是希望有新聞點出現(xiàn),因此往往會積極主動地“挖”各類新聞;行業(yè)協(xié)會一般會為企業(yè)講話;政府則一般會先觀望—段時期,然后再行介入。
之后就是根據上述判斷,采取應對策略,總體上,企業(yè)對于危機采取三種應對策略。
參考案例 危機公關不要大意
面對危機,許多公司不是沒有防備,而是僅有防備卻沒有應對;不是沒有應對,而是僅有應對卻沒有真誠地去應對。
西安楊森公司的教訓
2004年3月25日,上海媒體報道了“來自權威部門的說法”:“息斯敏”會引起心血管系統(tǒng)方面的副作用,甚至出現(xiàn)吃死人的個案。沒過幾天,上海一些醫(yī)院皮膚科便停止了使用該藥。
阿司咪唑(息斯敏)是長效藥,經過肝臟進行代謝。肝功能好的人,可以馬上代謝掉。肝功能不好的人,代謝時間增長,血濃度就會升高,從而對心血管造成毒害,甚至導致死亡。因此,息斯敏有毒副作用的消息,一經傳出,西安楊森公司立即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指責。
在此事件中,西安楊森公司確實有些冤,因為早在2003年底西安楊森公司就向相關醫(yī)生發(fā)出《關于阿司咪唑片擬改說明書的提示》。但西安楊森公司低估了市場的復雜,沒有要收回其全部產品的意思,因此各大醫(yī)院并沒有重視這一提示。而且西安楊森公司公關部負責人員,根本不愿對該產品毒性等問題作出更多解釋。
在半遮半掩中,西安楊森公司遭遇到了信任危機。其實,西安楊森公司所面對的事件,并不新奇。在市場中品牌隨著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,所提供產品的服務時間和空間跨度會成幾何倍數(shù)增長,同時變量也隨著品牌的壯大而成倍數(shù)的增大,潛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。換句話說,隨著品牌的膨脹與擴張,它遭受的攻擊也會來自四面八方。即使企業(yè)已采取種種防范,企業(yè)還必須采取相應的處理危機對策。然而,西安楊森公司大意了。
法國“碧綠液”礦泉水
“碧綠液”是法國礦泉水的象征。1990年2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署宣布,抽樣檢查發(fā)現(xiàn)一些瓶裝水中的化學成分——苯超標,長期飲用可能致癌。公司管理層決定收回2月9日以后出廠的全部產品并就地予以銷毀。
在信息高度發(fā)達的今天,企業(yè)危機會通過大眾傳播迅速傳播,直接導致企業(yè)形象受損,但如果危機處理得好,卻可以重塑品牌形象,使得消費者更加忠誠。
強生公司的經驗
1982年9月30日,在芝加哥有7人因服用強生公司下屬子公司所生產的泰諾膠囊后死亡,并有250人生病。強生公司的形象因此一落千丈,名譽掃地。公司領導層迅速作出決定,向新聞界敞開大門,立即著手調查,撤回市場上所有的泰諾膠囊藥品等。面對公眾和新聞界,公司承認生產過程中使用氰化物,但對人身體影響微乎其微。并努力以試驗數(shù)據證明。經過調查,終于發(fā)現(xiàn):7位中毒者的死亡,并非泰諾膠囊所致,而是一個瘋子調包導致,其他250人生病則與泰諾膠囊無關。強生公司為了使市場占有率回升,重新樹立產品的形象,推出新的防污染、防假冒的藥品包裝。終于,強生公司迅速返回市場,并且由于它開發(fā)出新的包裝,美譽度與知名度都超過了危機之前的狀態(tài)。
案例分析
在上述危機處理過程中,我們看到西安楊森公司只是因為想當然的想法,對危機沒有重視,最終演變成為非常嚴重的市場危機。因此,對于危機處理,我們應該有正確的態(tài)度。
點擊欣賞龍騰原創(chuàng)作品
免責聲明:文中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,僅供參考學習,無意于商業(yè)目的,若有侵犯您的權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電話151-9829-9554